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 >

专项治理滥发论文,营造健康的学术生态

2021-11-16 10:58:09 来源:光明网

重点核查全年发表论文数量在2000篇以上的期刊、每期大部分论文篇幅不超过5000字或不超过3页的期刊、近3年年检审读中涉嫌超范围发论文的期刊,以及刊期为半月刊、旬刊、周刊等出版周期较密的期刊。日前,中国科协官网发布了《关于开展中国科协主管期刊滥发论文问题专项检查的通知》,根据通知要求,中国科协将对主管期刊开展滥发论文问题专项检查。

今年10月,中宣部印发了《关于开展期刊滥发论文问题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针对少数期刊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放松或放弃把关要求滥发论文,违背出版宗旨和学术准则,出版质量低劣以及存在各类违规问题,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在中国科协发布通知之前,已经有不少单位启动了治理行动。

一些期刊,为了收取更多的版面费,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以压缩论文篇幅以及“一号多刊”“一号多版”,甚至通过与“论文中介”合作等方式出租出卖版面滥发论文,可见,这些问题已经到了不能忽视的地步。虽然,论文长短不是衡量论文质量的唯一标准,有一些论文篇幅不长,但却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然而,如果一本期刊,半月或者一月就出版一期,厚厚的一大本,刊发着数十篇篇幅不超过5000字或不超过3页的文章,全年刊发论文两三千篇,那显然就有滥发论文的嫌疑了。而这些论文的质量如何也就可想而知。这种所谓的学术出版,不过是制造了一大堆学术垃圾。

滥发论文只是一个表象,背后是“学术期刊腐败”。期刊、版面资源变成了一些人和机构的生财之道。一手递上版面费,一手发表论文,成为一些期刊的明规则,而暗地里其他的利益输送更是形式多样,难为外界所知。近年来,一些期刊的表现令人瞠目结舌,引发舆论哗然。先有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冻土》发表一篇“阐述了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描述了他们携手演绎的人生大道”的极尽吹捧之能事的文章,后有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原党委书记王某长期在其担任主编的《银行家》杂志开设“父子集”专栏,刊发自己的书法和儿子的文章数十篇。更有《求索》原主编乌某违反国家法律法规,长期利用党的学术期刊阵地和职务便利,伙同他人私自大肆收取作者财物,最后锒铛入狱。内部没有制衡且外部监督缺位。权力的内驱集中与滥用成为学术期刊腐败的重要原因。种种乱象都说明了个别学术期刊无视出版规范到了何种地步。除此之外,那种出租出卖期刊刊号版面、与“论文中介”合作等严重违规行为对学术出版秩序的破坏尤甚。

因此,开展专项治理行动,通过全面自查与重点抽查的方式对期刊内容质量、出版资质情况、“三审三校”制度落实情况、经营合作情况进行全面检视,发现问题、找出病根,强化外部监督很有必要。尤其是对那些存在严重违规行为的期刊,依法严肃处理和纠正,该停办注销的就应该停办注销,这是维护出版秩序和学术出版尊严的必要之举。

还要看到,滥发论文的期刊,所承载的是庞大的论文发表需求,评职称要发论文、毕业要发论文,各级各类机构都有明确的论文发表需求,而且很多还是硬性规定,且必须在何种级别的刊物上发表多少篇论文才能评职称、拿学位,而期刊只有这么多,发表容量只有这么大。据时任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沈阳估算:2010年,全国学术期刊一年只能发表论文248万篇,而有论文发表指标的人数达到1180万。这个数据还是十年前的,今天这种供需矛盾恐怕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更严重了。

怎么办?庞大的需求面前,自然就有期刊为满足这些需求而“扩容”,甚至出现了“论文中介”来进行勾兑,由此形成了一个灰色产业链。因此,治理滥发论文,除了要加强期刊内部监管、期刊诚信和财务管理,严格学术评审机制,把期刊编辑、运营人员、领导“关进制度的笼子”,还少不了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破除唯论文论这一味药。当然,说起来容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实现这一目标要比提出这一目标难太多了。但唯有如此,步步为营、深化改革,才能营造健康的学术生态。(李一陵)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