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 >

员工在职读研提升学历,用人单位果断支持更好

2021-12-21 08:33:25 来源:中工网

12月25日至26日,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即将举行。在考研“大军”里,有一群特别的人,他们就是职场人。越来越多的员工选择学历提升,在职读个研究生。员工在职读研,企业态度不同,有的甚至很“暧昧”,不支持也不反对。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一

帮助员工提升学历,这是双赢

唐先生作为一家科技公司的创始人目前正在读长江商学院的EMBA。他告诉记者,非常支持自己的员工去提升学历。“作为一家科技公司,技术瞬息万变,如果员工愿意去接受培训或者读研,那不光是员工自己能学到东西,我相信他最终会用学习到的新知识、新技术投入到工作中,有利于企业发展,这相当于是一种反哺。”

“我自己也在读,学习企业管理、市场,不学习只会故步自封。”唐先生告诉记者,为了支持员工进行学习提升,他们公司还设立了奖励制度。如果考上在职研究生可以报销一定比例学费,接受其他行业培训,可以报销部分培训费。

事实上,也有企业发布过公告支持员工进行学历提升。比如,航铁集团为了储备管理干部和技术员工,派员工进修研究生学历。今年该集团就派遣150名员工免费赴海外高校进修研究生,学费由企业承担,并鼓励员工向公司申请研究生学历深造,并制定了研究生、博士生加薪政策。

在上海,也有不少企业对接高校资源,支持员工进行学历提升。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就与上海电力大学校企联合培养工程管理硕士。企业和校方一起培养既懂业务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来推动企业的发展。

员工学到了新知识、打开了新视野,在工作中才能贡献更多智慧和价值,最终促进企业的进步,这自然是一种双赢局面。

观点二

有条件的支持:要设定服务年限

“企业支持我读在职研究生,但是是有前提条件的。”正在读同济大学工程项目管理硕士(MEM)的陆先生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单位是一家传统国企设计院。他考上研究生后,企业为他报销学费,但签订了服务年限协议。“毕业后,要服务5年,如果未满年限跳槽,按比例归还学费。”陆先生对这一政策理解,也很支持。“学费很贵,我个人承担的话压力比较大。企业出钱让我学习,设定服务年限也是应该的。要有契约精神。”

报销全部或者部分比例学费,并约定服务年限的企业并不少,甚至有地方政府也专门发文。比如,2020年6月20日,湖北恩施州出台鼓励干部职工提升学历办法。对新取得上一级在职学习 教育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学位学历的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给予奖金奖励。其中,取得硕士、博士学历学位“双证”的,分别奖励2万元、4万元,取得学历或学位“单证”的,分别奖励1万元、2万元。

恩施州对拿到奖励的干部职工的服务年限设下“硬杠杠”:在恩施州至少服务5年。未达到最低服务年限离开恩施州(组织调动除外),或因个人原因辞职或被单位辞退、开除的,需退还资金。

有观点指出,企业报销或者奖励员工提升学历,并设置服务年限是一种合理的方式。毕竟企业出钱培养了人才,拿到学位后“翻脸不认人”,吃亏的则是企业。

观点三

不支持不反对,但不能影响工作

小李在一家公司里做市场营销工作。在工作中,她愈发觉得需要提升自己,回归校园,想多学点东西。“在准备研究生考试之前,我没和单位打招呼,我自己出钱读书学习,跟单位没什么关系。”研究生录取之后,小李激动地发了朋友圈,祝贺自己“上岸”。

“第二天领导就找我谈话了,先恭喜肯定了我要求进步的想法,但也明确说了,不要影响工作。”每周五晚上和周六全天,小李就在学校里上课,经常周日加班完成本周未完成的工作,还要写作业。“备考过程很累,上班的同时还要上课更累。不光是身体上疲惫,精神上也紧绷着,因为领导或者同事总是会有意无意地提醒你不要因为个人读书而赶不上工作进度。”

当然,小李对领导和单位这种态度也表示理解。“读书是个人行为,虽然内心更希望领导能够理解和支持。”

事实上,在知乎、豆瓣、微博等社交平台上,除了备考、学费等客观原因,不少在职人员考研最关心的就是企业态度。“其实不支持不反对,但是不要影响工作这种看起来有点暧昧的态度,就已经劝退了不少人。”小李说,企业里面经常忙起来996、甚至997,但是必读的课程还是要上,说不影响工作是不太可能的,只能是降低这种影响。

“对于员工在职读研,提升学历,对员工个人来说是件好事。但是从企业管理角度讲,确实会带来一些麻烦。比如有些岗位需要出差,员工周末又要上课,就会成为不可调和的矛盾。另外,也会有员工拿到学位后跳槽或者要求涨薪、升职等方面的担忧。”一位民营企业HR说。(劳动报记者 郭娜)

观点

90后:企业要发展 不妨多支持

不管是在职读研,还是选择线上学习,都是职工积极提升自己的好事情。上海的职工更是爱学习。

2020年,上海曾发布过一份《后疫情期上海在线学习者画像调查报告》,相较于两年前,参加过在线学习的上海成人在线学习者占比提高了26.72%。上海人学习需求及意愿稳定,关注较长期计划的个人价值提升。

数据显示,在线学习者中,超过59%的是在职工作人员。他们偏好学习计算机科学、语言学习、经济与金融、商务与管理、互联网产品、平面设计等。

对于个人来说,修炼好内功,保持不断学习的状态才能更有利于开展工作,提升自己,让自己在职场和就业市场中更具有竞争力。

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的竞争最终还是人才的竞争。如果企业支持员工提升学习,提供保障计划,不但能让企业获得高素质的人才,通过学习,员工的知识、技能、工作方法、工作态度以及工作的价值观得到改善和提高,从而也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最终提高个人和企业的业绩,推动企业发展。

另外,在企业的支持下,形成了职工学习的良好氛围和习惯,也会改善企业文化,让员工更有归属感,并不断强化企业的共同价值观。

所以,当员工想要提升学历、提升自我、想要进步时,企业不妨多支持,多关爱,毕竟帮助自己的员工就是在帮企业发展。(劳动报记者 郭娜)

70后:宜果断支持 不宜暧昧

眼下对待人才,企业常常愿意花百万甚至千万的重金去市场上挖人,但是对于自己培养人才,投入力度却很有限。当自己的员工读在职研究生甚至博士,用人单位态度“暧昧”,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用人单位往往会认为,雇佣一个员工,其实就是“购买”了其一段时间内的劳动。这段时间越长越好,这名员工越能“招之即来”越好。所以在职“充电”,往往被认为会影响工作。

事实上,随着全社会对人才的追逐,人才的去留越来越取决于用人单位的态度。只重视使用、不注重培养的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一定不如那些既能提供舞台又能及时助力其“充电”的单位。

无论是高端技术人才,还是作为中坚力量的产业工人,已经有太多的例子证明,他们是在工作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的学识更是利用每一个工作日的夜晚或者双休日得以拓展的。所以企业如果目光只看到某某某因为读研双休日不能出差了,那显然只把目光停留在了眼前。

所以,笔者以为,在员工提升学历这件事上,用人单位不仅不应该暧昧,更应该果断支持。(劳动报记者 徐巍)

最近更新